作者:楊嚴昇
牆外是一片寧靜的海灘,
教室內,是他們日常聚會的活動中心。
這裡是澎南,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地方,
也是我此行帶著AI課程而來的教學現場。

一堂AI課,教的是什麼?
「當作來玩就好,他們人都很好,我們也是第一次實驗看看。」
這句話,看似溫柔,卻讓我更加忐忑。
這是勞動部的計畫,背後仍有績效與結案的壓力。
大姊們三五成群地到來,帶著一包衛生紙就坐下,
邊聊邊笑,氣氛像是一場聯誼。
AI工具再強大,那也是年輕人的世界。
對眼前這群已經看淡成敗的大姊們來說,
什麼「提升效率」、「快速整理資料」,
彷彿都與她們無關。

當教學內容,無法打動人心
「我努力了一輩子,現在只想慢一點。」
「年輕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
這些話提醒了我,這堂課如果只是工具教學,它注定失敗。
於是我關掉了投影片,撕掉教案,
摘下帽子,露出我的灰白頭髮。
從「講師」變成了「同類」。

一頭頭髮色,開啟一場故事的交換
「其實這個髮色,是我用AI生圖模擬出來的結果。」
她們笑了,覺得我瘋,但也開始感興趣。
於是,大姊們開始幫我換造型——
「來個公主頭」、「波浪捲」、「變年輕一點」
笑聲在教室中飄散。
但下一個請求,讓我愣住了。
「老師,可以幫我變老30歲嗎?」
這位已接近花甲之年的大姊平靜地說:
「我知道我那時候可能不在了,
但我想看看未來的自己,也好。」

每一張AI生成圖,都是一個故事
「我們四個要合照一張,但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變年輕好嗎?」
「為什麼不一起變年輕?」我問。
她回我一句我永遠不會忘的話:
「我只想在我最有修養的年紀,
去配上最好的他們,
他們包容我幾十年,我都知道啊。」

故事的影響力,不是說理,而是動人
那堂AI課,該教的內容我關掉了一半。
也許不夠「成功」,因為沒照標準流程。
但也許,它又非常成功。
AI解不了的情感難題,
透過一張張圖片、一句句真心話,
慢慢被解開了。

教學的本質:不是教會工具,而是連結人心
在教學現場,我們不只是輸出知識,
而是在創造一種「被理解」的場域。
這堂課讓我再次相信:
故事的影響力,遠遠大過任何一個技術工具。
能打動人心的,不是AI的功能,
而是透過AI所延伸出的情感共鳴。
故事的影響力,遠遠大過任何一個技術工具。
能打動人心的,不是AI的功能,
而是透過AI所延伸出的情感共鳴。
結語:在技術之上,我們更需要故事
未來的世界,AI會越來越強大。
但人的內心,仍需要真誠的故事去觸碰與理解。
這一次的課程,我教的不只是AI,
更是一場「靈魂的交流會」。
關於作者
作者:楊嚴昇
【現職】
•中華益師益友協會─副理事長
•美國AL加速式學習引導師認證
•美國AL加速式學習設計師認證
•ESG永續管理師認證
•ESG碳管理師認證
【簡介】
▊心理學碩士
▊桌上遊戲經營者
■ESG永續管理師
■演說比賽優勝/培訓教練
■ESG永續管理系列
永續目標創新行動工作坊、快速上手識讀永續報告、遊戲化SDGs工作坊
■心理韌性課程系列
情緒管理、溝通與聆聽技巧、自我正念覺察、親職教育、生涯探索
■魅力表達課程系列
經驗淬鍊故事力、有效敘事結構力
📩演講與課程邀約,請來信:yangyen@cyc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