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將想像力找回來?從創意思考找回你的創造本能
畢卡索曾說:「我在小時候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
這句話點出了現代人常見的問題——我們的想像力與創意思考,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被社會的規則與現實磨平了。
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疑問:為什麼小孩子的想像力比大人更豐富?
原因很簡單:孩子還沒有被框架限制,他們允許自己天馬行空,自由聯想,而大人卻常常先設限,再思考。
想像力是創意思考的泉源
我們的年紀越大,被生活經驗與職場規則「訓練」得越來越理性與保守,這雖然讓我們在判斷上更成熟,卻也可能犧牲了創意思考最重要的一環——自由的想像力。
想像力並不是只有藝術家才需要,它也是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與策略規劃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舉凡產品設計、行銷企劃、教育教學、商業創新,每一項都離不開強大的創意思維與聯想能力。
從觀察開始,讓想像有意義
想像力不應該是無中生有的幻想,而應該是從「觀察」中出發的創造。
有意義的想像,往往來自一個簡單的提問:「如果這樣……會怎樣呢?」
舉例來說,如果你觀察到桌面上的檯燈光線不夠集中,你可能會開始想像:「如果這個檯燈可以自動追蹤我正在閱讀的書本位置呢?」這就是從現實觀察出發的有價值想像。
反之,若只是無根據地想像「檯燈變成房間那麼大」,那就成了脫離需求與目標的幻想。
創意思考的關鍵,就在於將觀察、分析與想像整合,讓靈感不只是美麗的空想,而是能夠引發行動與改變的創意原點。
想像力是創新大腦的引擎
愛因斯坦說得好:「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這句話深刻指出:知識是對過去的累積,而想像力則是對未來的探索。
牛頓也曾說過:「我一直想,想……」這不只是沉思,更是一種持續的創意思考與假設推演。他們的成功,背後都是來自於一個共通點:對未知世界的無限想像與深度思考。
如何找回你的想像力?三個練習方向
打破「只能怎樣」的思維慣性
嘗試每天問自己:「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這件事?」觀察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
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改成那樣會不會更好?」用圖像與故事進行創意思考
將想法具象化,例如用畫圖、編故事、角色扮演,激發腦中畫面感。
結語:想像力,是創新的第一步
創意思考不是少數人的天賦,而是每個人都能練習的能力。
當你學會從日常觀察中提問,從限制中找可能,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擁有豐富的創意潛能。
所以,從今天起,請允許自己像孩子一樣好奇、天真,讓「想像」再次成為你解決問題與創新的起點。

關於作者
創新講師 創新先師 陳建銘
陳建銘,網路暱稱「創新先生」,企業創新講師顧問,創新先生管理顧問執行長,著作有《靈感製造機:如何找到創新的點子?》《鳥博士桌遊知識小品》,創新發明的作品有「伸縮摺疊電蚊拍」、「會跑的鬧鐘」、「左右腦動一動創意桌遊紅包」、創新思考發想工具《創新的秘密》等二十多項國內外專利作品,上過國內外多家新聞媒體採訪報導,媒體封為「生活發明王」。有多項服務創新,產品創新等經驗,首位解開「如何用『觀察力』與『想像力』,有系統產生創新點子的方法」。多家知名企業指定的企業內訓課程、創新思維課程、創意思考課程、設計思考、創新工作坊、企業講師、創新講師、Hahow線上課程老師。
我在Hahow 開設的線上課程 👉 「創新先生瘋狂創造力:創造力思維與發想流程」
📩演講與課程邀約,請來信:chen.arron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