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創新講師|創新先生 陳建銘
你或許聽過我——我是那位發明出【會跑的鬧鐘】、【伸縮摺疊電蚊拍】、【左右腦動一動創意紅包】的人,也曾被媒體封為「生活發明王」。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創意不是靈光一現的天賦,而是從「感受」出發的設計思考實踐。

便利貼、賞花──你以為是行為,其實背後是「感受」
在創意思考課程中,我經常會問學員這樣一個問題:
「請問,便利貼這項產品,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
「請問,便利貼這項產品,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
選項有三個:
幸福感
安全感
便利感
幾乎每位學員都會選擇第三項——便利感。沒錯,便利貼正是為了解決重複貼附、撕除不傷物表的問題,帶來的是實用與便利感受。
再來我問他們一個更生活化的問題:
「春天賞花,你揪朋友去花海踏青,是想要什麼感受?」
「春天賞花,你揪朋友去花海踏青,是想要什麼感受?」
選項如下:
即時感
幸福感
便利感
答案大多是第二項——幸福感。賞花這件事,表面上是活動,其實內心渴望的是那份被療癒、與人共享的幸福感。

無論是設計產品還是規劃行銷策略,設計思考的第一步,其實不是發想點子,而是感受觀察與同理理解。
人的行為動機來自「想要獲得某種感受」,而當這種感受強烈到一定程度,會轉化為購買行為、行動力與信任感。
舉幾個例子你就懂了:
賈伯斯的產品發表會之所以成功,不只是因為產品本身,而是他帶來了「驚喜感」與「好奇感」。
黃色小鴨放大版會紅遍全球,因為它喚醒了我們的童年記憶,給了我們「療癒感」。
這些都不是靠一個單純的創意點子完成的,而是透過設計思考的核心價值──以人為本、從感受出發。
你想讓對方有什麼「感受」?
「你的這項創意,想讓對方有什麼感受?」
「你的這項創意,想讓對方有什麼感受?」
請你思考看看:
你設計的簡報,是讓人覺得你很有邏輯?還是讓人產生信任感?
你開發的產品,是讓人覺得酷?還是覺得實用、貼心?
你規劃的活動,是讓人覺得資訊量豐富?還是感覺輕鬆、有參與感?
當我們能從「感受」這個起點出發,就能打通從創意到執行的任督二脈。
創新,不是炫技,而是回應感受
我常說:「創新不是做出一個沒人看得懂的東西,而是做出一個別人有感覺、想使用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我設計的每一堂創意思考課程與設計思考課程,都從「感受觀察」開始,而不是直接跳到發想點子。
創意與創新,不是要你變得特別,而是讓你變得更貼近人心。
結語:創意的力量,其實離你很近
身為一位創新講師,我真心相信,創意不是天才的專利,而是懂得觀察感受、理解人心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在產品開發、簡報溝通、行銷策略中做出讓人感動的創新,歡迎加入我的設計思考課程與創新課程,讓我們一起從感受出發,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改變。

關於作者
創新講師 創新先師 陳建銘
我在Hahow 開設的線上課程 👉 「創新先生瘋狂創造力:創造力思維與發想流程」
📩演講與課程邀約,請來信:chen.arron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