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創新講師|創新先生 陳建銘
創意不是猜,是觀察感受的結果
人們的行為背後是渴望感受。感受越強烈,動機越大。
舉例來說:
你開發了一款新的便利貼,但使用者反映「撕下來會破壞紙張」,那代表你設計的感受方向出了問題。
你要做的不是繼續推銷產品,而是回到使用者身上,去了解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換個場景,如果你發現有一群創業者,用你設計的便利貼做筆記、記靈感、寫目標,甚至說「它幫我激發了好多點子!」
那這不只是一款文具產品,更是一個啟動創意的小幫手,這樣的產品價值就會自然被放大。
需要量產才知道結果嗎?不必!
你不需要等產品量產後才知道它是否成功。你可以少量製作原型,進行內部測試,觀察同事或使用者的實際反應。
這就是設計思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原型與測試(Prototype & Test)。
你可以透過設計思考的流程,快速驗證創意方向是否「感受對了」,而不是等產品上市後才來補救。

你可能會問:「創意只能用在產品上嗎?」
當然不是。
記得我第一次到王品旗下的「西堤牛排」用餐,被那份「貼心感」深深打動。
當日壽星會收到小蛋糕、店員一起唱歌、合照,甚至還會馬上將照片印出來送你。
這樣的體驗,不只創造了記憶,更傳遞了一種價值:「你被重視了。」
這就是從感受出發的創新設計。
王品集團,不是想打價格戰,而是設計出讓人「回味無窮的貼心感」。
如何知道對方想要什麼感受?
除了觀察正面情緒,我們也能從「痛點」出發。
像是以前的傳統拖把,使用時手要碰到髒水、擠水超麻煩,而且厚度太高塞不進沙發底。
這就是痛點。
後來「好神拖」的設計,就是抓住這個「不舒服的感受」,用創新設計解決實際問題,才會成為家家戶戶的必備清潔神器。
結語:讓創意貼近人心,先從感受出發
創新不是炫技,而是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解決他真正在乎的問題。
如果你是一位設計師、創業者、講師、產品經理……不論角色為何,請記得問自己一句話:
「我現在設計的這件事,要讓對方感受到什麼?」
「我現在設計的這件事,要讓對方感受到什麼?」
因為,感受對了,創意自然來。

關於作者
創新講師 創新先師 陳建銘
我在Hahow 開設的線上課程 👉 「創新先生瘋狂創造力:創造力思維與發想流程」
📩演講與課程邀約,請來信:chen.arron1@gmail.com